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加关注收听设为首页收藏
当前位置:滚动播报

大明湖钟楼台基开始修缮

2018-10-22 16:48:00作者:来源:

 

近日,大明湖景区钟楼台基修缮工程启动。钟楼台基是济南目前少有的明代建筑遗址,是大明湖“明湖晨钟”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报时的工具是击鼓撞钟,鼓楼击鼓定更,钟楼撞钟报时,“暮鼓晨钟”一词便来源于此。

在今县西巷与大明湖路丁字路口处,有一高大砖砌台基,这里是明清时期的钟楼所在地。钟楼台基是济南市目前少有的明代建筑遗址,是2007年公布的第三批市级文保单位之一,作为老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与文物价值。

台基顶部散落的石碑

10月18日,钟楼台基遗址修缮工程开工。20日记者看到,台基四周搭建起施工挡板,施工人员将台基顶部生长的十多棵树木全部清除,这些树木大部分有着几十年的树龄,树干直径最大的超过30厘米。台基顶部还散落着巨大的石块和石碑,碑文模糊难以看清。施工人员介绍,钟楼台基将进行修缮和加固,下一步台基上或修复钟楼建筑,让台基遗址恢复始建时的原貌。

新中国成立前,钟楼已坍塌,台基当中扣着一口大铁钟,许多住在附近的孩子爬上台基玩耍。而今,大钟已被挪到南丰祠明昌钟亭内。2007年,大明湖景区扩建,钟楼台基遗址并入景区,成为大明湖“明湖晨钟”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10月,市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对钟楼台基遗址进行清理,发现了柱础、碑座和阶梯等。时隔10年,“明湖晨钟”又将呈现新的面貌。

新闻知多点

晨钟暮鼓,声闻四乡

过年期间,泉城的不少市民都会到大明湖畔的明昌钟亭,撞钟祈福迎新年。

那口大钟,声音浑厚低沉,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老街记忆——大明湖路(四)东西钟楼寺街

明昌大钟

那么这口大钟有着怎样的来历呢?我曾看到过一张上世纪初的老照片。这是一位外国摄影师在1908年拍摄的钟楼影像。从图上看,钟楼为两层,十字脊屋顶,明昌古钟悬在半空。钟楼前的横街是东西钟楼寺街,竖街为南北钟楼寺街。
中国的城市中,过去都有钟楼和鼓楼,或前后纵置,或东西对峙,晨钟暮鼓,司时计刻。济南的钟鼓楼与其他地方有些不同,鼓楼在布政司(今省政府)门前广场之东,钟楼在学院南部墙根处(今大明湖南岸明湖居南邻),一西一东,却并不在一条线上。鼓楼为二层飞檐结构,高5米多,长宽皆为10米左右,由方石砌成,鼓架上的巨鼓直径约有1.5米之多。它原称谯楼,后叫严更楼,明代崇祯十二年(1639)毁坏,清代重修,改名鼓楼。而明代所建的钟楼筑台三级,上立栋宇四层,飞甍曲栏,低昂有次。钟楼上悬有一口大铁钟,号称“齐鲁第一钟”。

老街记忆——大明湖路(四)东西钟楼寺街

钟楼台基顶部

这口古钟已有800年历史,高2.4米,直径1.8米,重约8000公斤,上有覆莲花纹和八卦图饰。北宋末年,金兵侵犯京师开封,济南一刘姓僧人为报效国家,率数千民众赴京勤王。刘和尚的义举为郡民所敬重,本邑民众遂于金代明昌年间集资冶铁,铸万斤巨钟,以志景仰。当时,钟楼建在城内开元寺(今省政协驻地),大钟铸成后,便安放在这座名刹中。

老街记忆——大明湖路(四)东西钟楼寺街

钟楼台基旧址,由南向北拍摄

明初,山东按察司由青州迁济,占城东部的济南府署为衙,济南府署只得另寻治所,开元寺也随之迁到佛慧山半山。当时,附近百姓不堪钟声侵扰,坚请济南知府陈修移走大钟。起初,陈修以工大力艰为由,没有答应。谁知,邑中父老所请益坚。陈无奈,只好应允下来。用了一个月时间,在大明湖畔原康和尚院旧地建起一座新的钟楼,寺院改称镇安院,后来又改名钟楼寺。大钟便由济南府衙门迁到大明湖南岸。钟楼下面的台座为正方形,高4米多,边长20米,夯土而成,外以青砖包砌。楼阁四级,飞檐耸脊,南面阁顶处有“悠然见南山”横匾。
后来,钟楼寺改作湖南书院、至道书院,佛号被书声取代。再到后来,书院又易作提学道衙署。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又升道为院,称提督学院。在此期间,大钟一直担负报时任务,“剖昏晓,齐庶政”,而“万家之众,勉勤作业,朝夕闻鸿音于星月之下。”钟楼因岁时久远,日渐颓圮,清代康熙年间,官府予以重修。巍巍钟楼,成为古城胜景;悠悠钟声,相伴百姓生活。

正如济南文士徐北文先生在《明昌钟亭记》中所说:“晨钟暮鼓,声闻四乡,尤为湖山增色,万家萦情,诚府城之宝器也。”并且,“钟楼霁雪”被列为清代学院八景之一

资料图片

如今,景物变迁,旧貌难寻,现已划入大明湖公园新景区,各个时期的建筑物荡然无存,其中,钟楼毁于日伪时期,剩下的就这一座土台了。钟楼坍塌后,大钟便落在土台上,我少时上学、放学,从这里路过,隔着高墙便能看到这口大钟的身影。
上世纪九十年代,明昌古钟再次迁徙,越过大明湖,驻足湖北岸的晏公台。徐北文先生为之撰《明昌钟亭记》,并书联曰:“金钟鸣处蛙声静;璧月升时客梦清。”大钟两度迁徙行走,从南而北,渐离市廛。现在,学院旧地号称“明昌晨钟”景区,遗憾的是,此地空余斑驳钟台,却不见古钟身影。寺院一钟,学院一景,八百年当有一叶存留。

我们期待钟楼重建,古钟归来。 

综合生活日报记者雍坚等

编辑:彭茜

责任编辑:田连锋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