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加关注收听设为首页收藏
当前位置:生活快评

不问责的百姓问政只不过是作秀

2014-07-15 14:37:00作者:来源:

 □吴杭民

  在武汉市日前的一场“电视问政”中,群众对个别干部现场答复的满意率仅为29%。一家门户网站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者认为“百姓问政”沦为“真人秀”。为何本应拉近与群众距离、树立政府公信力的活动却遭遇信任危机?专家表示,“百姓问政”中,如何应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是面镜子,折射出干部“为民情怀”的多少。(7月14日《中国青年报》)
  这几年,很多地方纷纷以电视为主要载体,开展百姓问政。在很多问政现场,不少官员红了脸、流了汗,不少民生问题也因此得到解决。但一段时间之后,百姓问政变了味,暴露出重形式、轻实质的问题。近七成受访者认为“百姓问政”沦为“真人秀”,拷问的正是问政的效果和质量。
  在一些地方,百姓问政后等到的不是问题的快速解决,而是敷衍和推脱,甚至套话、官话连篇。比如,承诺明天就办但迟迟不办,“都在找可以不管的理由”,推说“成因比较复杂”,忽悠“已经引起我们的重视,正在调研会商中”……不少官员渐渐对百姓问政有了超强“免疫力”,现场张口就是“道歉”“马上就办”,回头却不管不问。
  在这种情况下,百姓问政不过是新的形式主义。
  百姓之所以要问政,是因为政府行政过程中出了问题,影响到了民生福祉。而长期未引起部门重视的“老大难”问题,百姓心里有火、不吐不快。不久前,江苏淮安一位女士在省市政风热线联动直播现场,当场向环保局局长下跪,请求尽快治理河道污染。问政要问得当场下跪,难道不值得引起职能部门的高度警觉吗?
  问政不只是给民声一个出口,也是为了更好落实执政为民宗旨,树立政府公信力。如果流于形式,不办实事,何谈赢得民心民意?
  百姓问政秀场化暴露出时问政容易、问责难的问题。在一些地方,追责不力是长期存在的官场弊症,有的政府部门甚至将问责变为自我保护手段。打向官员的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假问责变成敷衍民意和舆情的招数。
  电视镜头前的作秀根在还在镜头之外。避免百姓问政秀场化,可行的一条是,问题落实到官并限时解决。建立可追溯的责任机制,应该是个良方。

责任编辑:田连锋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