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加关注收听设为首页收藏
当前位置:生活快评

“车补低不出差”是一种矫情

2014-07-30 13:45:00作者:来源:生活日报

 备受关注的公车改革在酝酿20年后全面启动。按照新方案,我国将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新方案出台后,有的官员说:车补这么低,以后不出差了。
  “车补低不出差”,首先混淆了概念,公务交通不等于出差,车补也不同于差旅费。事实上,车补是对公务交通和上下班的一种货币化补贴,而出差不仅可按规定全额报销差旅费,还有相应的出差补助。可见,官员称“车补低不出差”,与其说是在认知上出现了偏差,不如说是一种矫情。
  这正好反映出了一些官员对公车改革抱有抵触和焦虑情绪。不可否认,取消一般公务用车,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绝大多数公务人员和老百姓期盼已久的事。而一些官员仍对使用公车甚至公车私用依依不舍,对公车改革患得患失;同时,又企图通过提高车补、增加收入,平复内心沸腾的“恋公”情结。
  殊不知,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因为客观上增加了公务人员的现金收入,一直难逃“公车改革等于加薪”的非议。比如,在已经试点改革的一些城市中,“官越大车补越高”是设定补贴的基本思路,补贴标准的差异太大,饱受公众诟病。再者,温州、杭州等地现行车补“偏高”,也使“红眼病”流行。特别是,媒体曝出西安经发集团的车补最高每月达5300元,为当地最低工资5倍,令人咋舌,也加剧了“公车改革等于加薪”的质疑。
  因此,推进公车改革,首先必须扭转公车体制既得利益者的观念,让他们意识到实物配给是一种落后的模式,代之以公务出行社会化、货币化,规范职务消费,才是公车改革的唯一出路。同时,要制定铁律,运用铁的手腕,砸碎某些既得利益者织进思想中的利益网,破除地方官员的恋“公”情结,改掉某些官员公车私用的“坏毛病”。再者,车补发放程序应规范清楚,发放标准应更加合理和固定,监管应更具可操作性。
  需要特别提出的一点是,制定补贴标准要征求民意,不能关起门来定标准,并将该项支出成本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遏制公车腐败,本来是顺应民意的事儿,让公众适当参与,比如开听证会,更有利于改革的顺利推进。

责任编辑:田连锋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