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加关注收听设为首页收藏
当前位置:每日精选

孔子故里的现代私塾

2013-11-06 14:32:00作者:来源:生活日报

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没有竞争,孩子们每天读经习礼悟义理

  春耕园学校的学生在上武术课。这家以儒家文化教育为主的全日制寄宿学校位于曲阜。                           (校方供图)
  春耕园学校使用的主要教材。            记者 秦聪聪 摄

□记者 秦聪聪

在孔子故里曲阜有这样一所学校,平日里没有网络、没有电视,俨然一座世外桃源。与孩子们相伴的,是传承千年的儒学经典。

这所以儒家文化教育为主的全日制寄宿学校,名为春耕园国学培训学校。与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学校不同,这里教的是传统文化,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考试。近60个孩子同老师吃住在一起,研四书五经、习礼乐射书数。

学校校长邵雅忠女士告诉记者,她并不担心这些孩子会不适应外面的社会,因为学校更注重“育人”与“养心”。在她眼里,这些孩子独立、平和、定性足,已经具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和处事能力。

迎门是“守先待后”

10月24日,记者赶到曲阜。问起春耕园国学培训学校,有人立马作出反应:“是孔林万古长春牌坊东边那所寄宿制学校吧,听说教的是国学。”

夜幕中,记者穿过满是青砖建筑的曲阜城区,来到位于郊区的学校。四下灯光暗淡,一道铁门并不起眼。学校门卫面露难色:“实在不好意思,为了学生的安全,现在不能进去参观。”

隔日清早,再次来到学校,记者终于看清了铁门旁边的铁栅栏上挂着“春耕园学校”的牌子。

学校不大,全是平房。正对校门的是学校老师的办公室和会议室,大厅里正中摆放着孔子像。穿过平房便是学校操场,有篮球架,还有学习射礼用的靶子。

在书有“守先待后”字样的迎门墙北面,分布着各个班级的教室。东侧是厨房和食堂,再往北走便是师生起居室。老师的房间直通学生寝室,方便随时照料这些离家的孩子。

校长邵雅忠原是一名大学哲学教师,后下海经商,又开办了这所学校。据其介绍,春耕园学校前身是深圳明道国学培训中心,2009年春迁址至曲阜,大致按学生年龄段分为蒙学部和经学部两个学部。

蒙学部学制6年,主要读四书经典、学习洒扫应对进退,让小孩从小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同时学习简单书法、国画和器乐。

经学部学制10年,修身为本,研经典、辨义理。整个学校共有100多个学生,多数来自广东、浙江和上海,其中每个班级只有一两个本地学生。

由于蒙学部刚刚迁至位于济宁泗水的尼山圣源学院,留在曲阜老校区的只有经学部和蒙学部的童蒙班,近60个学生。曲阜校区有教职工20余人,大部分都吃住在学校。

迟到的尿床男孩

按照作息时间,学生们每天清晨6点半起床,然后早读、吃早饭。记者赶到时,师生们正在食堂悄无声息地吃饭。学校办公室工作人员李女士说,在这里吃饭时要“止语”。

在李女士的安排下,记者拿到碗筷排队打饭。两样小菜,一碗清粥,加上老师们亲手包的花生馅包子——简单的饭菜吃起来很香。

一名戴帽子的小男孩来得比较晚,举止也不像其他孩子那么规规矩矩。他是童蒙班学生洋洋(化名),出生于香港,今年5岁半,来这里不到一个月时间。因为尿床,所以起来晚了。

洋洋一个人打了饭,坐到属于他自己的座位上,有些笨拙地吃着。饭后,他又端着碗筷,像其他学生一样来到跟他身高差不多的洗刷池边洗碗。

有年龄稍大的学生看到洋洋干得吃力,悄悄帮了忙。随后,洋洋回到座位上,用抹布擦了擦桌子,然后费力地搬起板凳摆在桌子上。

杨眉是这个学校新进的老师,就住在洋洋隔壁。她说,洋洋已经逐渐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虽然还会尿床,但他已经知道起床后要叠被子,睡觉前要叠好衣服才能上床。

“每个孩子都要学会自理。”杨眉说,这一点让初来乍到的她很吃惊。

走进洋洋的寝室,床上还有水迹,但被子已经整齐叠放好。学生们的衣服都整齐地装在收纳箱内,杨眉说,这都是孩子们自己整理的。

洗脸、刷牙、洗澡、洗衣、叠被、收拾房间……学生的生活几乎全部靠自理。他们最大的18岁,最小的还不到5岁。周末老师休息的时候,学生们还要轮流去厨房做饭。

责任编辑:田连锋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