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加关注收听设为首页收藏
当前位置:视野译闻

不是水军 也不是专门删帖的

2013-09-13 14:51:00作者:来源:中国经济网

网络舆情分析师要挖出事件背后的规律,为处置问题提供合理化建议

 □记者 王红妮

 

  

  “我在首届舆情分析师考试中顺利过关,拿到了山东首个从业资格证书!”日前“济南博警”孙海东兴奋地在微博上晒出自己刚刚取得的舆情分析师从业资格证书,并表示“网络舆情分析师缺口很大,希望更多的人来从事这个工作。”孙海东的帖子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不过大家普遍对舆情分析师这个职业感到比较陌生。

  近日,人社部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和人民网联合推出了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培训计划,网络舆情分析师作为一门新兴职业,正式被纳入职业培训范畴。网络舆情分析师到底是做什么的?他们是传说中的“水军”吗?还是专业负责删帖子的?记者采访多名业内人士发现,舆情分析师既不是水军更不是专业删帖的,这项工作的技术含量挺高。

日常监测: 平均每天看1000多条新闻 

  对于很多人来说,网络舆情分析师这个职业比较神秘。在省城一家单位上班的王女士表示,自己的闺蜜就在网站做舆情监测,可是她现在都不知道自己的这位密友每天都在做什么。为了了解网络舆情分析师的工作内容,11日下午,记者来到大众网舆情监测部,近距离接触这里的网络舆情分析师们。

  “我们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看网。”工作人员赵玉晶告诉记者,舆情分析师的工作环境和普通的办公室没有什么两样,电脑是他们的主要工作伙伴,不同的是他们会使用专门的舆情监测软件,监控需要关注的内容。

  赵玉晶边说边打开网络舆情监测平台,向记者演示起来。她指着监控平台上显示的一条标题为“信息学院暑假实践取得丰硕成果”的新闻说,这条新闻的内容中出现了“食品”、“安全”、“山东”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都在软件监控的范围内,因此在网络的海量信息中这条新闻就被抓取出来。

  据介绍,工作人员对这些信息会进行分门别类的处理,像这条信息就会被当做垃圾资讯处理。对另外一些重要讯息,舆情分析师需要向相关客户发送短信预警,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得进行会商,写出分析报告。

  和一般人浏览网页时的轻松心态不同,网络舆情分析师都是带着任务上网。赵玉晶告诉记者,作为一名舆情分析师,她需要阅读大量的网络信息,平均每天看1000多条新闻是家常便饭。

监控范围: 各行各业、明星名人、潜在热点 

  “我们虽然不敢说天下事都知道,但是山东发生的事情起码都知道。”舆情分析师赵庆文告诉记者,舆情分析师都是消息灵通人士,要做到这一点就得通过微博、论坛、门户网站、舆情监测平台等多种途径获取消息。

  “其中门户网站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能占到所有信息量的八成左右,还有一些处于潜伏期的、尚未被广泛专注的舆情来自微博、论坛等媒体。另外,舆情监测平台主要是发挥定向追踪的作用,对突发事件的监控相对较弱。”

  记者了解到,网络舆情监测涉及各行各业,甚至是明星、名人等个人。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他们会选择那些社会关注度比较高、较容易造成大规模影响的事件进行重点关注,而对于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则没有太多时间去关注。“对一些容易发展成为舆论热点的事件进行持续重点关注,至于哪些事件会成为热点,这个需要凭借个人经验进行判断。”赵庆文表示。

  有人把网络舆情分析师的工作比喻成矿工,需要从网络的海量信息中发现有价值的部分,从而进行舆情态势分析、舆论环境研究和网络危机处置等工作。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网络舆情分析师的工作既简单又复杂,既是体力活又是脑力活。

  “前面是电脑,后面就是床,这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网络舆情分析师的工作状态。”大众网舆情监测部主任臧海平告诉记者,舆情监测是一个24小时的活,该部门的20余名工作人员轮流值夜班。“一般人后半夜就休息了,可是网站不见得会休息,很多网站都是后半夜一两点钟才上传更新稿件,因此必须及时发现,做到实时监控。”据介绍,舆情监测时效很重要,一些事件发现的时间越早,应对的主动权就越大。

释疑: 监控舆情不等于监控负面新闻 

  “现在社会各界对网络舆情分析的需求非常大。”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简单地把网络舆情分析师的工作说成是“替领导干部看网”不够恰当。

  记者了解到,目前与大众网舆情监测部合作的既有政府部门也有企业客户。据介绍,在为政府部门进行舆情监测的时候,舆情分析师会在舆情监测平台里预设一些关键词。

  以食品安全方面的监测为例,相应的关键词有“农副产品”、“白菜”、“苹果”等,只要网络上出现含有这方面内容的信息,马上就会被抓取出来。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定向监测,舆情分析师们可以比常人更早更快地发现诸如“毒生姜”、”假羊肉”、“甲醛白菜”等热门问题。

  臧海平表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政府和企业来说,需要掌握相关的舆情信息,以便及时应对和处置。

  “舆情不等于负面新闻。”臧海平表示,很多人对舆情的理解就是负面新闻,其实这种认识很片面,监控舆情其实不等于监控负面新闻。“网民对某个领域的问题高度关注也是舆论,有关部门和单位也希望了解媒体是怎么报道的,网民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舆论监测对于政府进行正确决策是有很多好处的。”

 

责任编辑:田连锋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