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加关注收听设为首页收藏
当前位置:视野译闻

避难犹太校长托付千册书籍 上海一家三代接力守候70年

2013-10-17 10:07:00作者:来源:东方早报

■ 逾2000册书随保管人几经颠沛所幸无损

■ 现已通过德国驻沪领馆帮助寻主人

林家三代人的坚守

1943年

在上海避难多时的犹太学校校长卡尔准备返回德国。临行前,他将2000余册书籍全部寄放在林道志先生处。临别时,卡尔强调,“我一定还会回来!”

1943年-抗战胜利

林道志经历了一个携书辗转避难的痛苦过程,先是雇了10余名挑夫,携家人肩挑手提将书从上海运回老家——浙江黄岩。抗战胜利后,林先生又不辞辛劳地将这批书搬运回了上海。

1947年9月20日

卡尔从德国给林道志先生寄来了一封信,告知平安,并表达对远方朋友的祝福和牵挂。卡尔在信中说,即将在政府担任公务员工作,对此十分高兴。

“文革”期间

林家多次被抄家,当这些书籍被搬到广场后,因为狂风大作,焚烧计划不得不放弃。林道志带着儿子前往宗教局说明原由,书籍再次侥幸躲过一劫。

1981年

93岁的林道志辞世。临终前,老先生仍嘱托后人要妥善保管好这些书籍,并说,“卡尔自称会返回上海,我们就一定要等着这一天的到来。”

目前

书籍存放地被纳入旧改,为给它们找到更好的归宿,并了却林先生的遗愿,林家后人求助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将书籍转交纪念馆代为保管,并希望能找到卡尔或者他的亲属。

昨日,林道志老先生的儿媳、65岁的潘碌女士在家中向记者介绍卡尔寄放了70年的书籍。 早报记者 高剑平 图

“我一定还会回来!”犹太校长卡尔离沪返回德国前,将2000多册书托付给林道志先生时的一句嘱托,林家三代人执着守候了70年,希望终有一日能将书籍物归原主。

这些珍贵外文书籍,在1943年与它们的主人分别后,便由林道志保管。从抗战到“文革”,历经风雨变迁,这些书籍跟随林先生辗转迁徙,仍完好无恙。直至老人去世,书籍的主人仍未现身。

昨日,林道志先生的后人将这些书籍转交给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代为保管,并向海内外发布寻人启事,寻找曾在上海生活过的犹太学校校长卡尔(Carl)。

卡尔托书嘱友人:我一定还会回来

“根据我公公的描述,这些书全部属于一位犹太学校的校长。”林道志先生儿媳、65岁的潘碌女士说,二战时期,她的公公林道志曾是虹口地区日本占领当局设立的“无国籍难民限定居住区”内慕义教会学校的校长。林先生同时还是一名牧师。

当时,林道志免费招收了许多贫困人家的孩子,其中也包括了不少在沪犹太难民的孩子。为了帮助这些孩子学习,林先生通过关系邀请了犹太学校校长卡尔前来自家帮助补习。

1943年,在上海避难多时的卡尔准备返回德国。临行前,他将一批重要的英语、德语和希伯来语书籍,包括一些珍贵的宗教书籍共计2000余本全部寄放在林道志先生处,并委托他保管。这些书大多有编号,很多还盖上了“保罗中学”的印章,估计保罗中学就是卡尔校长在德国教书的学校。“卡尔认为,我公公很可靠,所以作出这样的托付。”据潘碌介绍,林道志曾经回忆,卡尔临别时强调,“我一定还会回来!”

1947年的德国来信:卡尔当上公务员了

然而,一别之后,两人再未曾见面。但朋友之间的联系,并没有止步于此。1947年9月20日,卡尔曾经给林先生寄来了一封信,告知平安,并表达对远方朋友的祝福和牵挂。

“现在我非常高兴地告诉你,我们于9月1日在亲朋好友由衷的欢迎下,带着我们全部的行李安全地到达了。他们竭尽所能地帮助我们并且尽可能使我们的房间变得舒服。我们在我岳父母的房子里有一间非常不错的房间。我们的家基本上没受到破坏,还跟以前一样新。我们很高兴能够来到这里与我们的亲友相聚。房主也帮了我很多忙,并且我想告诉你的是,他还为我提供了一份非常好的工作。从10月1日开始,我就在政府担任公务员的工作,我对此十分高兴。”

信中提及,当时德国的食品条件不是很好,“但是我们随身带了很多东西,不用担心以后的事情,因为房主会提供我们所有需要的东西。我还得要写很多信,所以由于这个原因我希望你能理解我必须在这里结笔了。希望上帝保佑你跟你的家庭。”卡尔最后还表示,期待林先生的来信。“如果你那有一些邮票的话,也请把它们一起寄给我。”

潘碌说,林家大多数人此前并不知道这封书信。不久前,她因为动迁整理物品时,意外发现了3个信封,里面有1947年卡尔先生写给林家的信、卡尔先生夫妇的合影照片和一张圣诞贺卡,从中获悉卡尔当时在德国的地址等重要信息。

历经抗战“文革”颠沛 2000余册书幸免于难

卡尔在德国开始新生活时,大洋彼岸的另一端,林道志则经受了一个携带着书籍辗转避难的痛苦历程。

由于林家隔壁曾是日本人的军火库,非常危险。林先生便将书打包装箱,雇了10余名挑夫,携家人肩挑手提将其全部运回了老家——浙江黄岩。

“逃难途中,林家搭乘的帆船还遭遇了强盗的追赶。”潘碌说,林道志曾经回忆起这段往事,并直言当时非常害怕。恐慌中,他多次恳求船主将风帆升起,以加快速度。最终,这个办法帮助他们摆脱了追赶,人和物都幸免于难。

不久,林道志上海的家遭美军投弹轰炸,这个区域的房子大多被夷为平地,林家和周围很多房子都所剩无几。抗战胜利后,林先生又不辞辛劳地将这批书搬运回了上海。

“‘文革’期间,这些书籍又险些被毁。”潘碌说,当时林家多次被抄家。红卫兵在发现这批书籍之后,认为其性质敏感,必须立即处理。“我先生用长凳顶住大门,试图阻止他们进屋,但势单力孤没有成功。”她说,当书籍被搬到广场后,突然狂风大作,稍不留神,可能会危及周围的居民,焚烧计划也不得不放弃。随后,林道志带着儿子前往宗教局说明原由,书籍再次侥幸躲过一劫。

1981年,93岁的林道志辞世。临终前,老人仍嘱托后人要妥善保管好这些书籍。

时光流逝,林先生的妻子、大儿子、小儿子也相继辞世,但林家后人依旧等待着卡尔校长。潘碌告诉早报记者,“公公说,卡尔自称会返回上海,我们就一定要等着这一天的到来。”

求助犹太难民纪念馆 德国领馆将帮寻书主

在昨日之前,这些书籍被存放在位于东长治路的潘碌女士家中。早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不足10平方米的狭小空间中,存放书籍的6个木制大书架占据了绝大部分空间,仅剩中间能放下一张吃饭的小桌子。为了防止书籍受潮或被老鼠啃食,他们还考究地将书架垫高,并用木板把书架封存起来。

日前,潘碌家被纳入旧改范畴,为了给这些书籍找到更好的归宿,并了却林道志老先生的遗愿,林家后人向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寻求帮助,将书籍转交纪念馆代为保管,希望找到卡尔或者他的亲属。

潘碌还透露,为了寻找到书的主人,他们曾经找两位在上海的德国留学生帮忙写了一封德文书信,按照卡尔之前留下的地址寄出。但是在苦苦等候之后,信件最终还是被退回。“应该是他们已经搬家了,毕竟好几十年了。”潘碌说。

据悉,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经与潘碌和孙礼德先生(林道志外孙)商量,已恳请德国驻沪领馆帮助在德寻找书籍主人。

责任编辑:田连锋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