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加关注收听设为首页收藏
当前位置:每日精选

家长争公关 只求给娃分个好班

2014-08-20 14:01:00作者:来源:

   当手机铃声第二次响起时,张林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碗筷。“肯定又是找我择班的,第5个了。”张林一边小跑去接电话,一边朝妻子伸出5个手指头。8月19日中午,张林迎来了本周的第5个择班请托电话。
接连不断的请托电话
张林今年40岁出头,是济南西部一所小学的教务主任。按照计划,9月1日学校将迎来近200名新生,而8月底,这些新生将分好班、配备好班主任。
开学前的倒数第二周,是张林电话最多的日子。“他们也都知道,打早了没用,因为还没开始排班;打晚了,学生都分好班了,也不好更改。”张林说,打来电话的有教育同行、亲朋好友,也有学区内街道办、居委会的负责人,“有些是托了好几次关系辗转到了我这里。”去年开学前,张林接到了20多个择班的请托电话,“今年也少不了”。
择班过程中的善意欺骗
有些请托电话是张林无法拒绝的,尤其是那些能左右学校利益的单位电话。虽然张林也跟对方讲择班意义不大,但并不奏效。张林坦言,每到8月中下旬,他就想关掉手机讨个清净。
当教务主任久了,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请托电话,张林也有了自己的应对之策,那就是“善意欺骗”,“告诉他,已把孩子安排到了最好的班级,由最负责的班主任来带,给他吃个定心丸。”张林说,“其实哪个班主任不负责?不负责能当班主任吗?”张林觉得,择班实在是没啥必要。“几个班主任各有特色,无法说谁好谁不好。”
2013年开始实行的高中招生新政,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生愈来愈不利。家长于是纷纷放弃择校,转而在学区内上学。择校热变成了择班热,家长们请人托关系想让孩子进最好的班级。
在张林看来,所谓的择班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作用,家长并非不了解择班意义有限。“既然学校选一个老师做班主任,他的责任心等各方面肯定不会差。”张林说,原本并无多大意义的择班背后,是当下家长们“什么都要给孩子最好”的浮躁心态在作怪。
“孟母择邻”折射家长焦虑
“孩子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还要看家庭教育,而不是进到一个好班级、有一个好班主任就万事大吉。”张林说。
在我国古代,的确有“孟母择邻”的佳话,到现代社会,家长们总想为孩子把什么都设计好、安排好,不惜凭关系帮助孩子选择所谓的好班级、好老师。其实家长也好,教师也好,都不能代替学生学习。何况,孩子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与不同人相处,包括同学与教师。同伴互相学习甚至比师生之间的学习更为重要。
张林认为,“择班热”从根本上讲反映的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同时也折射出家长的焦虑心态。其实优质教育资源是个相对的概念,适合孩子的就是优质教育资源,不适合孩子就不是优质资源。应该承认教师的确存在个性、学识、能力和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但不能无限夸大这种差异,也不能把教师作为唯一的教育资源,因为孩子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还要看家庭教育。
张林认为,不同起点、不同个性的孩子在一个班里学习,对孩子一生都是难得的,孩子交往视野、人脉关系都会广泛得多。
(应受访者要求,张林为化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生活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田连锋

本文相关新闻